工作倫理與職場道德的掌握與發展-D2-蘑菇管理定律-詹翔霖教授“蘑菇管理”指的是組織或個人對待新進者的一種管理心態。因為初學者常常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只是做一些打雜跑腿的工作,有時還會被澆上一頭大糞,受到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組織或個人任其自生自滅,初學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這種情況與蘑菇的生長情景極為相似。 蘑菇管理定律的由來 ,蘑菇管理定律一詞來源於20世紀70年代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式員的創意。由於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他們的工作,持懷疑和輕視的態度,所以年輕的電腦程式員就經常自嘲“像蘑菇一樣的生活”。電腦程式員之所以如此自嘲,這與蘑菇的生存空間有一定的關係。   蘑菇的生長特性是需要養料和水分,但同時也要註意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一般需在暗角落裡培育,過分的曝光會導致過早夭折。古時,蘑菇的養料一般為人、獸的排泄物,雖不潔但為必需品。   從兩者的關係來看,地點、養料兩方面的條件給予了蘑菇的生存空間,但須為自生自滅,新進者亦是如此。 組織中的蘑菇定律 一個組織,一般對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 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的這一段,從中儘可能汲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古人雲:“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吃苦受難並非是壞事,特別是剛走向社會步入工作崗位,當上幾天 “蘑菇”,能夠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也能夠對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物有更深的瞭解,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蘑菇”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猶如破繭成蝶,如果承受不起這些磨難就永遠不會成為展翅的蝴蝶,所以平和的走過生命的這一“蘑菇”階段能夠汲取經驗,儘快成熟起來。當然,如果當“蘑菇”時間過長,有可能成為眾人眼中的無能者,自己也會漸漸認同這個角色。   從該定律的意義可見,心態的調整對於組織的初入者,尤其是那些象牙塔里走出來的大學生們很重要。現在有許多剛大學畢業的新人,放不下大學生或研究生身份,委屈的做些不願做的小事情,如端茶倒水、跑腿送報,他們忍受不了做這種平凡或平庸的工作,從而態度消極想跳槽這也就是現代年輕人所流露出的眼高手低的陋習。象牙塔中的的天之驕子,滿懷理想抱負對未來充滿信心,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連小事都不願意做,怎麼能成就大事業呢?難道天之驕子們就沒有想到公司這樣的管理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更是不切實際,新人需要在“蘑菇”的環境中鍛煉自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智靖 的頭像
    韓智靖

    長隆

    韓智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